北京宣传片拍摄-广告片制作公司-短视频策划团队【那蓝传媒】官网!
20年专注公司企业宣传片TVC广告片拍摄制作纪录片策划 / 短视频制作 / 航拍 / 一站式视频制作服务
全国拍片热线:010-52173886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业问答 > 纪录片策划拍摄问答

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该怎么做

作者:那蓝君 来源:nabluemedia.com 时间:2021-10-09 16:30 点击:

[文章前言]:纪录片的市场化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纪录片作为一种高品味的影视节目形态,以其在人文、史学、艺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一直是电视屏幕最受欢迎的

纪录片的市场化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纪录片作为一种高品味的影视节目形态,以其在人文、史学、艺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一直是电视屏幕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那么在当下这个环境中,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该怎么做呢?

从类型特征与生产模式看,国际纪录片通常可分为商业纪录片、独立纪录片和教育纪录片三种。目前,独立纪录片的商业化趋势呈现出强劲势头,其代表人物是麦克·摩尔。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市场宠儿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从《罗杰和我》《科恩拜伦的保龄》到《华氏911》每一部都能激起舆论的热评成为市场热点这仅仅是个案但它寓意丰富尤其对于中国纪录片如何做出市场化突围有某种暗示效应,纪录片在传媒第一世界近十年的复兴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该怎么做

从法国《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到美国《细细的蓝线》、《华氏911》令纪录片人最不敢想象的票房与电影节大奖也被《华氏911》突破。中国纪录片也跃跃欲试最近公映的《二十二》再度悲壮地回到电影院,虽然票房过了2亿但却是中国人对那段历史的情感。

中国纪录片在最近十几年里竭力补课,以便与国际接轨。事实上也初有成效,如在各类电影节上获得的奖项已达数十项,单是“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已经拿了三回——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宁瀛的《希望之旅》和黄文海的《梦游》。然而,国际市场的“轨”似乎还没有接通——只有奖项没有市场,原因何在?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电影节纪录片”基本上都是独立纪录片而非商业纪录片,而市场上流通的却是商业纪录片不是独立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制作上在向独立纪录片靠拢,在发行和营销上却企图做到商业纪录片的市场化,无疑于南辕北辙——艺术表达与文化工业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了大部分中国纪录片不可逾越的一条鸿沟。

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该怎么做

几年前在新疆召开的中国纪录片学术研讨会上,新西兰自然历史纪录片公司总裁史达明先生讲述了一个中国纪录片进入国际市场的案例:新疆电视台制作的《回家的路有多长》记录了野马放归的故事,时长为2小时。新西兰自然历史纪录片公司看中了这部影片,进行了大规模修改——概括起来有三点:提炼故事,突出情感,改进技术。时长从2小时压缩为1小时,原来故事以两匹公马争夺头马为核心,重点讲放归自然的过程,主人公因为头马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保证主人公不在中途换掉,新故事主人公转为母马,讲述母马在原头马被击败之后如何在新的秩序中保持自己的地位,突出了情感力度。原片中摄制组介入的镜头和科学家的讲述在新片中完全去掉了,原片的同期声因为录音质量不佳而改为动效,并创作了新的音乐。这样,一部商业纪录片所需要的元素全部具备:曲折的故事、强烈的情感、精致的技术。

这一修改意味着什么?艺术水准提升了还是下降了?个性突出了还是消解了?我想,无论如何这种修改起码能让作品的市场元素得以提炼、集中。当然这种修改肯定会让导演的个人风格遭受一定程度的削弱,不过这种“修改”之于市场却是有效的。

中国纪录片转向市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需要在艺术表达与文化工业之间找到平衡。只要上路,目标就在逼近。

在 线 客 服
24小时拍片热线:
那蓝传媒二维码
线